今年高校毕业生765万创新高 2016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今年高校毕业生765万创新高,2016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5月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社部召开就业工作座谈会时强调765万高校毕业生在内的1200多万应届毕业生就业问题,必须把促进就业放在突出位置。
又到毕业季,记者了解到,受到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2015年城镇新增就业出现下降。对包括765万高校毕业生在内的1200多万应届毕业生,今年的就业市场怎么样,如何保证他们平稳毕业、实现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去年新增就业人数首次下降
前程无忧等机构于4月中旬发布的相关报告显示,2016年应届毕业生中,当公务员、创业或已经获得企事业单位就业机会的已达到了52.11%,服务业等“新经济”相关行业的用工需求正在逐渐增加。
“总体稳定”是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在今年1月底召开的人社部2015年四季度新闻发布会上对去年就业形势的描述。李忠介绍,去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 131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05%,全面完成了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的目标。近5年就业数字比较发现,城镇新增就业的数字从2010年到2014年逐年上升,从2010年的1168万人上升到2014年的1322万人。在2015年,该数字出现了近年来的首次下降。
一季度单位招聘同比减22.9万人
“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就业创业政策正在持续发力。”李忠介绍,2016年1-3月,我国就业形势仍然保持总体平稳。同时他也指出,经济下行压力加 大,结构调整深入推进,对就业的影响也在加深。一方面是部分企业用人需求在下降,有些劳动者就业难度在加大。另一方面是部分地区和行业失业的风险也有所上 升。据人社部公布的《2016年第一季度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显示一季度用人单位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招聘各类 人员约520万人,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2.9万人,下降4.5%。同比去年,我国东部地区市场用人需求减少了1.2万人,而求职人数却增加了14.1万 人。
人社部积极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第一,从指标来看,1—3月城镇新增就业人员是318万,完成了全年任务的32%,一季度末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04%,同比和环比都下降了0.01个百分点。
第二,从一些重点群体的就业情况来看,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在扎实推进的。农民工方面,据我部对十个省500个村就业监测情况显示,1—3月这500个村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数量增加了2.9%,表明现在整个就业形势是平稳的,同时也佐证了我们的经济运行处在合理的区间。在失业人员和困难人员方面,1—3月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26万人,困难人员38万人实现了就业。
第三,从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情况来看,据我们对100个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的情况来看,目前的求人倍率1.07,表明岗位需求数还是略大于求职人数的,这些数字都说明1季度就业形势确实总体稳定。
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的基本现状
(1)风险竞争意识在不断的提升
随着就业形势和就业机制的不断变化,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面对不够理想的就业情况,很多大学生都出现了消极沮丧的焦急情绪。但是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学生改变了传统的职业稳定性的观念,面对就业风险竞争意识也在不断的提高。通过调查发现现阶段很多大学生面对就业竞争的压力在心态上比较积极的,同时对就业有了不同的看法,更加注重自己在就业过程中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也体现出了一定的风险竞争意识。
(2)职业的流动意识在不断的增强
在就业形势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大学生传统的就业观发生了变化,主要选择先就业后择业。调查中很多高校毕业生明确表示第一份工作都只是暂时的。虽然很多毕业生仍旧希望能够实现专业对口,但是在就业过程中也注重个人未来的发展,专业对口问题不再显得那么重要。高校毕业生认为积累一定的经验并且遇到合适的契机是非常重要的。
(3)自我肯定的意识比较浓厚
随着企业管理模式的不断变化,我国的用人制度和就业制度在不断的进行改革,大学生逐渐开始适应这种双向选择的形式,在面对就业问题的时候,大学生变得更加积极和主动,自我肯定的意识也在不断的增强。在就业的过程中,学生更加注重自身在职业上的需求,希望在职场中实现扩宽自己的视野,不断的实现自身的价值和自己的理想。
今年高校毕业生765万创新高
促进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对策
(一)加强宏观调控力度,制定有效政策,消除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使市场在基层人才配置当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根本出路靠市场。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也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但目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还存在一些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限制了市场作用的发挥,影响了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因此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制定突破性的政策,使市场的基层人才配置当中的作用发挥出来。
(二)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健全就业服务体系,从根本上打通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关节,同时使毕业生到基层后能充分施展才华。
要明确不同层次高校的办学宗旨和目标,并保持合理的招生规模,按照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调整学科和专业设置,加强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和社会实践,提高毕业生适应市场和基层需求的能力;高等职业院校可以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推广“订单式”培养,开展双证书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多地为基层培养高技能人才和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的实用人才;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各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要与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合作。
(三)在加强各种促进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项目计划管理的同时,重点引导毕业生到基层的企业就业,大范围地开拓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新天地。
目前已经出台的各种项目计划,主要是选调优秀应届高校毕业生充实农村乡镇和城市街道、社区等基层组织单位,到基层开展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等工作,通过各种优惠政策,一方面为毕业生就业开辟了新的空间,另一方面为基层特别是为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带去了新观念,提供了智力支持。但项目计划的人数少,相对于庞大的毕业生数量,参加项目计划的人所占比例极低。同时项目计划带有强制性,属于权宜之计,本身与市场规则不相吻合,从长远看,不具有持续性。
(四)增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强化舆论宣传的正面导向,引导毕业生树立到基层建功立业的新观念,同时为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营造良好氛围。
加强毕业生择业观和就业观教育,有针对性的应对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要转变学生的精英化就业观念,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念。转变毕业生对基层的认识,引导他们察觉在城乡一体化进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基层将会释放出大量的创业机会。让他们意识到最早抢滩者将最早获得更多的机会。